甘肃人的年俗:飘散着浓浓的黄土味
问远
春节是迎接春天的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是人们最为休闲的时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其春节的习俗不相同的。在我省境内就形成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带、甘南藏区、河西走廊、陇南山区多种各具特色的春节习俗。
陇南腊月说春。“春官进门有规程,先要给掌柜的开财门;上开一对天财门,两座狮子虎沉沉。下开一对地财门,地下龙脉往上升。一开东方甲乙木,又增寿来又添福。二开南方丙丁火,老少安康消病魔。三开西方庚辛金,秤称银子斗量金。四开北方壬癸水,免得口嘴惹是非。五开中央戊己土,吉祥如意满屋金。”
这是陇南西和的春官唱的说春歌。陇南地区的春官,其实是一种报春的说唱民俗活动,一般在每年的冬至节后进行,主要流传于陇南礼县、西和县的数十个乡镇。春官们走东转西,游街穿村,给人们赠送《二十四节气表》。可以说,陇南说春,在西秦岭深处,推开春天之门。迎新春,过大年!
年是一种怪兽,万年是天文学家。春节这一习俗,最早来自中国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在腊月结束时,要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农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或多或少地和农耕文化有着关系。在武威的春节习俗中曾经有打春牛的习俗,这个习俗就是一种农业崇拜的反映,也是一个迎接春天的活动。《尔雅》中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显然,年的称呼出现得比较晚。
关于年的“年”就有多种说法,一个故事是说,年是一种怪物,到每年的除夕之夜,年就出来伤害民众,为了对付这种怪兽,人们想了各种办法。后来发现还是燃放爆竹最为管用。年这种怪兽就被吓走了。还有一种说法和则完全不同。
据说商朝时,节气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一个叫万年的年轻人,观察太阳月亮的运行状况,发明了天文仪器。他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最后推算出了一套比较准确的历法。后来,万年就被任命为观察天象的官员,他是最早的天文学家之一。人们把他编写的历书叫作“万年历”。道家也尊万年为日月寿星。
腊月雪夜,河西走廊飘荡的宝卷声。每年春节前后,念宝卷是河西走廊节日必备。这是一种流传在民间的说唱节目,基本形式为说唱结合,一唱众和,唱腔各不相同。它们与唐宋变文曲牌相近。一本本发黄的宝卷抄本,承载传承文化血脉的使命。这些宝卷,每一部都包含有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笑话,增加了讲经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忠孝节义,便这样深入人心。
可以说,那些宝卷是民间文学的活化石,为民间文学的宝贵遗产。
在陇东平凉天水的一些地方,许多家族往往要在腊月三十这天,举行一个规模盛大的仪式。
到了腊月三十下午,族长家长带领全族的老少,带上早就置办好的香烛祭品,前往墓地。他们去的墓地不是为了简单的祭祖,而是焚香膜拜,将祖先“英灵”请回家。
春节期间,家中上房里要设祖先灵位,要摆放丰盛的贡品,每天早晚都要给祖先上香,以示虔诚之心。请回祖先的时间也有长短,有的地方,从正月初一至初三。初三晚上,吃过晚饭后,天黑之时,要举行一个“送先人”仪式,人们跪拜默祷,送祖先回归坟茔。河西一带,大年三十下午,把“先人”接回家中祭拜,直到正月初五才送。
在陇中一带,接“先人”的仪式还有独特的方式,他们把拜供奉叫“坐纸”。所谓“坐纸”,就是给“五服”以内已故去的每一辈先人各包一包,上面写上收用人的辈分称呼、年节时间、祭献人的辈分名字,也称之为“服纸”,把这样服好的纸,坐在上房供桌上,就叫“坐纸”。家里给先人坐了纸,每天一早都要烧纸。正月初三晚上,要端着祭品,到村外朝“先人”坟垄所在的方位焚烧。
这种祭祀先祖的活动,是从远古时期延续而来的一种祭祀礼仪,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祖先崇拜,而祖先崇拜往往又和英雄崇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传统文化根基。其中,最明显的一点,许多供奉的神像,多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
这些腊月里的年俗场景,是在甘肃不同地理单元中形成的不同民俗,它们滋养了甘肃八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