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这个变化不确定的世界,越有必要静心思考,夯实认知,好好沉淀自己。
你好,我是「爱思考的大熊」。
今日认知读书系列主题-「可视化思维」。
今天解读的书,是丹·罗姆的《餐巾纸的背面》。
本书通过一系列方法论,说明怎么把可视化思维,高效应用在日常工作和商业问题上。
本书亮点
1、提出一套系统、具体可落地实操的可视化思维方法
2、可视化思维4步法,帮助我们循序渐进的掌握可视化方法
3、“六六法则”,能结构化的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思考
下面,我把这本书的精华内容,重新整理分享给大家。
本书,核心讲了3件事。
第一件事,先有可视化意识
任何技法之前,总是意识先行。
意识相当于种草。有了意识,慢慢会在心里生根发芽,后面的方法自然会学起来。
具体来讲,又分3点:
1、文不如表,表不如图。
这个是老生常谈。图像包含的信息量远超文字,大脑吸引效率高。
本书提到另一点:用图把思考的内容画出来,能方便团队沟通讨论。
书里提到:
我的听众能以一种开放的方式与我分享我画的图,并且随时都可以评论和探讨。最后,直接按图来演讲意味着我可以集中谈论任一主题,而不必依赖笔记、提要或者准备好的讲稿。我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利用图画的简明性和即时性来发现和阐明自己的想法,并且用同样的图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新的想法。
在公司和团队里,可视化,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团队讨论沟通工具。
如果你的图简洁清晰易懂,别人就很容易明白,同时留白处也留下发挥填充的空间。
2、有纸有笔,会画简单图形,就够了。
可视化思维,不需要你很会画画。只要有纸有笔,能画线画圈,足够了。
书里这么说:
你不需要电脑软件或是复杂的数据处理程序,因为我们要画的图都由我们早已记在纸上的那些简单部分组成。如果你能画出下面的简单图形(不管你画得有多丑),我保证你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视觉化思考者。
作者说得简单图形,类似下面这样:
稍复杂一点,但也还好:
3、信息在精不在多,一页纸能表达思想,才是高手。
平常,我们会接触大量信息。
如果你能在类似一张餐巾纸大小的地方,把重点要点画出来,说明你真懂了。
书里举了一个例子。
作者一个客户,找了一个品牌调查公司作用户访谈,希望能发现一些东西,提升品牌力。
下面是她发给作者的访谈调研信息的一部分内容(不需要细看)。
想从这些海量材料中理出头绪,是个很崩溃的事。
下面是作者,从收到的数百张资料中,根据可视化思维的一些方法原则,梳理后呈现的图。
虽然也需要讲解,但对比上面的信息,是不是心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信息量一下子就下降了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
这就是可视化思维的作用。
“餐巾纸”只是个代号。它核心想表达的是:如果能用一页纸或少量的图,就能把海量的信息或问题说清楚,才是高手,说明我们真正理解了问题和信息的本质。
这会倒逼我们去思考信息和问题背后的东西,而不只是表面信息的传声筒。
第二件事,运用“可视化四步法”
这是本书的精华。
具体来说,包括:1看2观察3想象4展示。
我们一个个来讲。
1、看(收集+初选)
无论是看书、文章还是资料,第一步,总是先看要思考什么,需要哪些信息。
书中提到,这一步主要就是定向、定位、识别和聚焦。
还介绍了“看”的四个重要规则:
总结一下,说白了,很简单,就是先粗扫一眼,能从某件事情/问题里,挑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