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门西站的友宝自动贩售机,刷脸支付成为诸多付款选项中的一个。
北京西站,刷脸验票验身份进站。
新风街一号院,居民们对刷脸开垃圾桶态度不一,更多的还是按钮开箱门。
7月25日,“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北京地铁正在进行内部测试的人脸识别检票闸机也首次面向公众亮相,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表示,未来北京地铁有望通过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方式进站乘车。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得到应用:封闭场所刷脸进门,买东西时刷脸付款,机场火车站刷脸验证身份,甚至出现了刷脸取厕纸、刷脸扔分类垃圾的尝试。
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场景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并未得到市民们的认可,甚至在高调上马后悄然撤下。专家表示,人脸识别技术适合应用在需要身份验证的场景,如果没有身份验证的需求,刷脸往往只是个噱头,还有泄露个人隐私的隐患。
门禁
应用最广认可度高
7月31日11时,北京大学东南门,两台人脸识别闸机设置在传达室前,不时有学生站在闸机前,看向右侧的摄像头和屏幕:识别成功屏幕上会显示学生姓名、打开通道,识别失败则会再次捕捉人脸,直到识别成功或者使用学生卡刷开闸机。
不仅是学生和教工,游客也可以通过在预约系统中录入人脸信息的方式刷脸入校参观。
“不是只能刷脸,如果没有录入人脸或者不想刷脸,可以刷本校的学生卡进入。”保安介绍,出示本校学生卡、校友卡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也可以。
“去年我毕业的时候西南门和图书馆刚装上。”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小瑶告诉记者,由于食堂等地方还是需要带卡,所以暂时还未实现刷脸畅行校园,“如果将来所有地方都能刷脸,可以不带校园卡,那就真的方便了。”就职于公关公司的白领晓雨也认为门禁适合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不用拿卡或者输密码,很方便。”
调查发现,在门禁、上下班打卡这类场景,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较高认可。在这些应用场景下,相对个人生物信息泄露,更多人关心的是识别的准确性与通行的速度。
记者在北大东南门停留10分钟,5名学生中有2名进行了两次以上的识别;在北大未名BBS上,也有学生吐槽除了图书馆外很多门刷脸都刷不进去。
“可能是我们单位门禁的人脸识别系统太差了,有一天我刷了12遍,各种角度各种表情,就是不识别。”就职于某事业单位的小璐颇为无奈。
交易
便捷迅速选择之一
地铁角门西站,4号线与10号线的站厅层,友宝自动贩售机前不时有乘客驻足购买饮料:在机器或者屏幕上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后,在屏幕上可以选择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