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蔓延,多国民众大量购买和囤积日常生活物资——
为什么最抢手的是卫生纸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没人能想到,一向难登大雅之堂的卫生纸却频成新闻主角。
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地,人们涌进超市,大量购买和囤积日常生活物资,最抢手的竟然是卫生纸。
为什么是卫生纸?这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心理呢?
卫生纸遭抢购一空
近期,国外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民众抢购卫生纸的情况。
来自社交媒体上的新闻显示,先是在2月底,日本一些城市里,很多顾客突然开始抢购,平时供应充足的超市里,卫生纸很快销售一空。
澳大利亚人也“不甘落后”,闹出一位女主人原打算买48卷纸,一不小心却购买了48箱的“乌龙事件”,卷卫生纸几乎可以让全家人使用30多年。
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也纷纷加入大抢购。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加州旧金山一家超市,开门仅30分钟就涌进多名顾客,将瓶装水和卫生纸抢购一空。
而俄勒冈州一家超市里,店员们惊呼,这是该超市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卫生纸售罄的情况。
而最夺人眼球的,无疑是3月4日发生在悉尼沃尔沃斯超市里的一幕:两名顾客先是相互争吵,一位顾客甚至拔出刀来……争执的起因,就是一包卫生纸。
虽然日本的抢购,后来被证实缘于一则谣言——卫生纸原材料来自国外,受新冠病毒影响将没法输入日本。随后有人辟谣,日本的卫生纸98%都是当地制造,但抢购行为却仍在持续。
抢纸潮之热,以致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领导人不得不出面,就“抢购卫生纸”一事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恐慌下的异常行为
民众为什么要抢卫生纸呢?这是一个制造商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美国多家大型卫生纸制造企业后发现,这些企业的订单急剧增长,虽然他们尽最大努力提高产量,却根本无法满足飞速增长的需求。
一家公司的CEO坦言,完全无法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囤卫生纸。“我真的无法解释,这不像是我们突然间要使用更多……”
有分析认为,卫生纸价格相对低廉、保质期长,多囤一些也不会浪费。况且作为生活必需品,人们确实离不开它。
据一项有意思的数据显示,美国人是使用卫生纸的冠军,每人每年平均使用卷,德国人以卷暂居第二,而英国人以卷排名第三。
但更重要的,则如社会和心理学家们指出的那样,突发性抢购都是在恐慌情境下,群体集中进行的异常购买行为——抢卫生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种群体性行为首先是基于一种从众心理——别人都在抢购,自己也一定不能错过。
另一方面,越来越强势和普及的社交媒体,加速了人们盲目效仿的心理效应——各种空空如也的货架,让更多的人开始恐慌,并加入这一行为中来,最终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而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研究员亚历克斯·罗素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卫生纸体积较大,一旦脱销就会令空空如也的超市货架十分显眼。其它诸如消毒液等小商品,即便脱销也不太容易被发现。
“这显然会加剧人们的恐慌。”罗素说,想象一下,50大卷卫生纸从货架上消失,可远比50罐早餐豆或消毒液不见了更显眼。
“需要科学,而非谣言”
类似的恐慌性消费如果尚可理解的话,面对疫情的威胁,不少民众非正常的应对措施,则需要人们警惕了。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曾网传花岗岩能防止新冠肺炎感染。人们在泡澡时使用它就可以杀菌,网上标价从日元到日元不等,还有人叫卖玄武岩效果更好,引起网民抢购。
随后相关人员发文,表示这一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而在印尼,因为听说生姜可以预防,当地高良姜、生姜和姜黄一度处于热销中。
还有一些人则相信,喝酒可以预防病毒。
这些所谓的“偏方”“秘方”,没有一项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认可。
事实上,每一次灾难或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都会有各种传言而引发的不理性行为。
据报道,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很快就有传言“福岛附近海域受核电站辐射污染,海盐将会减产”“食用盐中的碘能够预防核辐射”……
一时间,很多国家出现食盐抢购潮,食盐售价也被哄抬至数倍,美国民众哄抢碘片,韩国超市海藻告罄……
当一种不明来历的新病毒出现时,对未知的恐惧往往带给人们更大的心理冲击。
但此时人们更该做的是理性应对,而非恐慌。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言,“需要事实,而非恐惧”“需要科学,而非谣言”。
每一次疫情都概莫能外。
赵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