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能供人休息与眺望的村口桥亭或廊桥,作为村落的入口标志。
用桥亭或廊桥作为村口的入口标志,也是皖南许多古村的通常处理手法。一般位于跨度不大的溪水旁边的古村都用桥亭,而位于宽阔河流旁边的古村则采用廊桥的比较多。溪流因空间小,扫风雨也较小,亭就可以。河流空间大,风雨也大,用较封闭的廊桥才合适。
不论是桥亭,还是廊桥,都是采用最简单的双坡顶屋面。并使屋脊与桥的跨度方向平行,这样就使两披水的屋檐都在水流的上方,便于把屋面水直接排入河中。桥亭和廊桥的中间都是通道,在通道的两侧都设置靠椅或坐凳,让路过的人们可以在亭内避日晒、躲风雨,也可以休息和观风景。
桥亭通常用悬山屋顶,使桥头方向比较高,给人没有压抑感;在进村方向的立面上还能在较高的屋梁上悬挂醒目的题有村落特征的匾额。它那虚空的造型与村内民居的实体墙面形成了极大的虚与实的反差和对比,从而突显了自己作为村落入口的主导地位。如黟县屏山村的村口桥亭,就是最佳村口桥亭的一个代表。
黟县屏山村村口古桥亭廊桥通常采用弧形马头墙的硬山顶,在山墙上开半圆形门洞,在门洞上方设题字嵌方作为桥的入口标志。为避风雨,廊的两侧都用带漏窗的砖墙进行封闭。为了祈求安全,往往在廊桥的正中靠下游檐墙的位置还建一座土地庙。歙县北岸村就有一座很具特色的廊桥。其特色在于上下游方向的漏窗:一边是各种形状不同的窗洞,另一边是形式不同的漏窗。廊内两侧除有坐凳之外,在一侧靠桥头处还设了一小段悬空的美人靠,供人们既能休息,又能眺望。同时也更加丰富了廊桥的立面造型。歙县北岸村的廊桥外景歙县北岸村的廊桥内景北岸村廊桥内的美人靠这种村口桥亭或廊桥的设计思路是非常实用和科学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3、用能彰显村落显赫人文历史的牌坊或牌坊群,作为村落的入口标志。牌坊在封建社会是皇帝表彰在“忠孝节义”道德伦理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的旌表性建筑。一个村落内若出现了一位或几位能竖牌坊的人物,那是这个村落的无上光荣。因此人们都把牌坊立在村口,以显示自己村子的荣耀。有的村口用一座牌坊作为自己村口的标志,也有用多座或十几座牌坊作为自己村口的入口标志的,数目多少显示出该村被表旌人物的多与少,因此各不相同。如泾县黄村镇九峰村村口有一座四柱三门楼阁式石牌坊,牌坊迎面的额坊上刻着“贞寿之门”四个大字。该坊是旌表王永悌之妻徐氏的百岁坊。坊板石刻小字称:“徐氏系永定都徐可仪女,生于康熙戊戌年()十一月初六日戌时,迄至嘉庆戊寅()”。由此可知她享年虚岁。另外,徐氏生有四子,在长子12岁,幼子2岁那年,夫王永悌去世。从此,徐氏坚守忠贞,孝敬公婆,抚养子女,终身没有改嫁。由于以上原因,皇帝下圣旨立了这座令全村人崇拜和骄傲、令外村人景仰又羡慕的牌坊。立在村口作为村落的标志,当然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泾县九峰村村口百岁坊又如徽州棠樾村村口连续一棑“忠孝”与“节义”的七座牌坊群,向人们昭示着该村的社会道德与风范。在封建社会都会令人肃然起敬和刮目相看的。再如泾县茂林村村口连续14座的牌坊群,那就更加令人刮目相看了。牌坊群的群体空间形象作为村口的入口标志,实在是气势非凡。这些牌坊群不仅向每一位行将跨进该村的外地人,显示出自己村庄的荣誉和盛况,表现出村庄的实力、社会风气和地位;同时还十分明确地告诫每一位出村的村民,不要忘记自身的荣耀,外出干事一定得时时记住要像祖先那样为村争光。徽州棠樾村村口牌坊群泾县茂林的14座牌坊中,13座都是跨路竖立的,其中只有一座“贞洁坊”是面路而旁立的。原因是这位少女少年丧夫后,终生未嫁。其事迹虽令人尊敬,但没有人愿意再遭此遇。若将她的“贞洁坊”立在路中,人们会感到不吉利。这种真实的历史场景,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风尚,又真实地反映了普通大众的真实心理。可惜泾县茂林的14座牌坊群在58年大跃进时被拆毁,当着石料去建泾县城的弋江大桥了,如今只留下了一张斑驳发黄的照片供人们在回味。泾县茂林村村口牌坊群4、用山岗和石门洞,作为村落的入口标志。
古代的山村安全是第一位的。许多山区的古村落都利用周边有利的地形地势来设防。如泾县查济村的锺秀门和平岭洞两个村口,都是选址在村边山岗的适当位置上,全用条石砌筑成门洞的形式。这样,山岗就成了村落的城墙,而洞门就变成了村落的城门。门洞在朝外的洞门上方设有“锺秀门”字样的嵌方,而洞内两侧都设有条石坐凳,便于进出村子的人们歇脚休息与躲避风雨。
这种用石门洞作为村落入口标志的做法,是古代山区村落常用的一种处理手法。
查济东边村口的锺秀门查济西边村口的平岭洞5、用溪水、院墙、大树和桥进行有机的空间组合,形成一艘下行大船船头的立体形象,作为村口的入口标志。
泾县的黄田村,人们只知道其村内有一座洋船屋民居而闻名于世,却不知其整个村落也是一艘船。洋船屋是一艘上行船,而整个村子乃是一艘下行船。在这艘下行船船头处,正好是马冲河汇入凤子河的交汇处,也是黄田村的入口处。在此处一大户人家的院墙沿着两条河流砌筑,在两水的汇合处形成了与洋船屋一样的船头形状。院内一丛翠竹围绕着一棵高大挺拨的砂糖果子树,此树远看在一片翠竹丛中,恰似一根竹篙插在船头。在船头的凤子河上架有木板桥一座,当地人称之为是上船的跳板。两溪,一船,一竹篙,加上一块上船的跳板,完美地勾画出了一幅雄伟、高大的下行船随时准备起航。沿溪又沿船的两条石板路和木板桥上人来人往、正如川流不息的上下人员与物资,展示出好一幅繁忙的上下船头景象。这种独特的村落入口景观十分罕见。令每次刚刚进入该村的人,心中都涌现出一股惊喜与激动。这种特殊的村落入口处理手法,会令我们现代设计人员的脑洞大开,受到启发和裨益。
黄田村航拍图
(注意:村口尖角状的院墙如同船头)
黄田村口
(注意:村口院墙像一艘下行的船头,
小桥是上船的跳板)
黄田村口高大挺拔的砂糖果子树
(注意:该树如同一竿撑船的竹篙,
可惜21世纪后渐渐枯死了,一直没有补栽)
6、用天然的山石,作为村口的入口标志。
泾县云岭镇罗里村,在它的村前和村后的入口处都立着一块天然的刻有题字的大石头,象征着整个村子的进口与出口。村前进口处的石头上刻有“呜凤石”三个字,村后出口处的石头上刻有“云根石”三个字。这两块大石头都天然地长在一条溪水的近旁,溪水从村后的山涧流出,穿村而过,再流经村前的田地,最后汇入云岭河。
罗里村村前入口处的“呜凤石”(吴立平攝)
年大跃进时,村民们在呜凤石的后方竖起一座稍带苏式风格的村口牌坊,更加突显了呜凤石的标志性。照片中呜凤石的左侧是穿村而过的活水渠,就在与牌坊平行的位置处又有两块天然的石头立在水渠的边上,村民们称其中一个被雕琢有扇页形状的为风扇石,另一个近似于圆形的被称为稻箩石。都十分地形象。令所有见到的人们都感到惊奇与欣喜不已。
古代郑玄笺称:“凤凰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说明有凤凰鸣叫的地方,乃是贤人聚集之地,是最讲究礼仪的地方。因此村口的呜凤石、风扇石和稻箩石,实质是在向人们传达罗里村是一处风水宝地,村民们都崇尚“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风扇石(吴立平攝)
稻箩石(吴立平攝)
在罗里村村后、靠山脚处的溪水旁边,还立着一块刻有“云根石”三个字的大石头,象征着村落的尽头。云根是深山云起之处的意思。唐司空图《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云:“云根禅客居,皆说旧吾庐”。此石表达了罗里村是一处恬静、安逸的世外桃源。
罗里村村后出口处的“云根石”
近看“云根石”
以上这种用天然的活石,作为村落进出口的标志,真是让人感觉仙风飘飘、独具一格。它与现在人们从外地有意买一块大石头、再在上面刻上某某村的村名,有一点相似。但其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付出的代价和收到的效果,因时代的不同就明显地不同了。一个是就地发现、巧妙隐喻,点石成金;一个是外地取材、直白说明,竖个标牌。一个是自己在寻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一个只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村落的名子。
运用天然的山石,作为村落的入口标志;这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处理手法,很不多见。同样也给我们的规划和设计思路以非常大的启迪。
7、用能彰显村落天然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的楼阁,作为村落的入口标志。泾县翟村村口——踏歌岸阁泾县翟村村口——怀仙阁
如泾县桃花潭镇的水东翟村,其村口大门踏歌岸阁正对着李白《赠汪伦》诗句中的桃花潭。从潭西的万村下河摆渡就到了踏歌岸阁的跟前。两层高的入村门楼立在河岸上,抬头一看、就能见到正中檐下高悬着《踏歌古岸》的匾额。人们情不自禁地从自己刚刚碧波过渡的亲身感受中,就猛然醒悟到自己已经身处李白当年来过的桃花潭了。上岸再进到踏歌岸阁内,前面就是人流穿梭不歇的翟村正街。此时你若一转身,不经意间从踏歌岸阁的门洞中会发现:一潭碧水上方的小石山上耸立着另一座楼阁——怀仙阁。在怀仙阁没有建成之前,许多到桃花潭去玩的人,到了桃花潭跟前也不知道桃花潭在哪里?怀仙阁一建成,桃花潭立刻就十分显眼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了。因为它:1、突显了桃花潭的地理环境特征——原先找不到桃花潭,现在不用找,见阁便知。
2、突显了桃花潭的人文历史特征——“怀仙”二字就让人想起了汪伦与李白的故事。
两阁隔潭相对,一“踏歌”,一“怀仙”,全都在点明游客自己身处之地的悠久与美好的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因此踏歌岸阁与怀仙阁两阁的巧妙组合——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二者缺一不可的水东翟村独特的村口标志性建筑。从踏歌岸阁看怀仙阁(张万青攝)从怀仙阁看踏歌岸阁
另外,踏歌岸阁的底层是过楼通道,通道内两侧都有用当地河滩里的卵石砌筑的石凳,可供等候过渡以及下河挑水的人们休息。门楼的外侧墙十分封闭,底层全用石墙,仅在正中开一门洞,既能防洪水,又能防土匪盗贼。而内侧则敞开到边,非常通达与亲和。楼上过去还供奉着财神菩萨,以往商家从水路进出货物之前,都要向楼上的财神菩萨烧香许愿,以保平安和发财。由上可知:踏歌岸阁门楼的功能不仅仅是翟村的村口入口标志,在紧急情况下它还能起到防御保平安的作用。在平时又是商家祈求平安和发财的场所。正因为它对商家的这种作用,沿街商家也都约定俗成地愿意定时捐资、为其常年平时的修缮资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这种既能突显地方上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又能一劳永逸地满足多种功能的村口标志性建筑,是最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继承和发扬的。从以上的分析可知:皖南古村的入口处理手法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其令人难忘的形象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为目的的同时内在自发产生的。把解决村民实际需要作为设计的宗旨,才是村落入口处理最好的设计思想。另外也使我们知道:古代村落入口标志都是用含蓄的手法隐喻性地点明村落的性质与特色。而不是挂个村名标牌那样直白地简单了事。除能标明村落性质外,还能满足防御、休息、等候、眺望和送行等功能。这些都值得现在人借鉴和学习。——————————
不能人为地抹煞了安徽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安徽各地各不相同的建筑风格
泾县人不应该称自己的传统建筑为徽派建筑安徽士大夫民居的四种风格类型(一)
安徽士大夫民居的四种风格类型(二)
安徽士大夫民居的四种风格类型(三)
安徽士大夫民居的四种风格类型(四)
富商民居和士大夫民居的区别(一)
富商民居和士大夫民居的区别(二)
富商民居和士大夫民居的区别(三)
富商民居和士大夫民居的区别(四)
富商民居和士大夫民居的区别(五)
浅谈我国建筑风格的类型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风格
——————
皖南传统民居生态系统初探
人与建筑——人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建筑的
人与建筑——建筑是人们生活的舞台
人与建筑——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民居才应该是现代人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