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香港发生「卷厕纸抢劫案」时,还被当作笑话遭到群嘲,然而随着疫情在外围蔓延,厕纸竟然真的站上这波抢购潮的C位,给紧张的局势平增了一丝喜感。
日本人在药妆店排起长龙抢厕纸,澳大利亚人因抢厕纸发生斗殴,买不到厕纸的美国人甚至报警求助……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超市空空如也的货架.图片来自:CNN
各地的应对措施也让人不由感慨「这都可以?」限购只是基本操作,澳大利亚创造力最丰富,不仅派保安巡逻,当地的报纸干脆出了八版空白页以备读者不时之需,「买房送厕纸」的营销都来了;英国则有游戏厅老板把娃娃机改成了抓厕纸机;日本给公厕的厕纸上锁……
▲图片来自:《每日邮报》
灾难来临,囤积粮食是人之常情,口罩和消毒用品供不应求也情有可原,但抢厕纸又是什么操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何各国人民不约而同抢起了对病毒毫无抵抗作用的厕纸?
恐慌下的过度反应
抢购往往和物资短缺有关,如日本一开始传出「由于原材料用于生产口罩,厕纸产量将减少」的谣言,引发人们争相抢购,但后来官方辟谣后,人们囤纸的热情不减,这股风气还蔓延到了欧美各国,已不单是供需问题,专家们更多从心理学上解释这一群体现象。
▲图片来自:Unsplash
和以往的流行病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毒,疫情爆发至今,人们依然未能完全掌握其全貌,这种未知性无疑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心理,灾难当前,人们总是容易丧失判断力。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史蒂文·泰勒(StevenTaylor)指出,当人们听到新冠病毒的风险和如何应对的信息相互矛盾时,往往倾向于诉诸极端。「人们被告知危险即将来临,但要做的却是洗洗手,这种行动似乎与面临的危机不相称,特殊的危机需要特殊的预防措施。」
史密斯学院(SmithCollege)的心理学教授兰迪·弗罗斯特(RandyO.Frost)将囤积者的动机分为三类:情感依恋、美学鉴赏和效用,而囤厕纸属于第三类。「效用的潜在特征之一是不能容忍不确定性,人们需要绝对且完全确定不会发生某种负面效果。」他对《纽约客》说道。
有专家试图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一迷惑行为。
伦敦大学学院消费者与行为科学专家DimitriosTsivrikos表示厕纸的保持期限比很多食物要长得多,且较大的体积让它在货架上更显眼,也让人更有安全感,所以人们在危机时刻会倾向于购买厕纸。
「他们越大,我们就认为他们越重要。」他调侃道,「如果要设置国际性的恐慌标志,那应该是一个中间画有卫生卷纸的交通警告标志。」
实际上,厕纸不是唯一被抢购一空的物品,罐头、口罩、洗手液都逃不过售罄的命运,厕纸脱销之所以引人注意,只怪它体积过于醒目有关,一旦消失带来的冲击力太大。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看到货架上的小件物品售罄并没有那么奇怪,毕竟只会留下一个小空缺,通常会被附近的商品临时挤占,但如果厕纸售罄,货架上巨大的空间无法迅速被周围的商品取代。」昆士兰中央大学的亚历克斯·罗素分析道。
社交媒体的渲染以及越来越多城市采取封城措施,也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一方面有从众的因素,空荡荡的货架和购物车上堆满了用品的画面在新闻报道和社交网络上铺天盖地,泰勒说,人们看到手忙脚乱的消费者,自然也觉得有必要恐慌并购买用品,又因担心库存将耗尽而购买了远超需求的量。
另一方面,也有出于隔离期间物资供应不足的担忧。
「除非官方承认会照顾好每个人,否则人们只能盲猜需要多少额外的厕纸。」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教授巴鲁克·费施霍夫(BaruchFischhoff)对CNN表示。
厕纸其实是刚需
尽管在灾难面前,厕纸确实不如食物和水来得重要,在这次疫情中也远不及口罩有用,但不可否认它依然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加上不会腐烂、保质期长的特点,实乃囤货必备。
别说老外,双11期间,清洁纸品也是国人的囤货热门,年京东在双11售出了2.9亿卷纸品,「去年囤的纸用完了吗?」也是每年双11必定出现的扎心问题,可即使家里的卫生纸还能用到明年,看到优惠还是忍不住剁手。
避难期间囤厕纸也不是这次疫情才出现的行为,至少在常年面临地震、海啸的日本,囤厕纸已成为习惯。这和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不无关系,当时灾难造成水供应不足的同时,厕纸也严重短缺,所以从那以后,日本政府在每年防灾日都会呼吁民众在家中储存至少一个月分量的厕纸。
尽管厕纸不能阻挡新冠病毒,但至少它和清洁、卫生相关,「很像想象如果没有厕纸,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清洗自己。」专门研究人和团体行为的心理学家凯瑟琳娜·维特根斯(KatharinaWittgens)说道,「排泄物可能会带来疾病,也可能触发我们对安全感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弗兰克·法利(FrankFarley)也认为厕纸是比较实用的物资,既然要长时间待在家中,那么有必要储备必需品,自然也包括厕纸,「毕竟如果用完了,能用什么取代它?」
囤厕纸只是出于恐慌吗?
对于习惯了舒适生活的人类,厕纸大概算得上生存底线,但毕竟不是不像食物一样绝对不可或缺,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人们还一心惦记着厕纸,在心理学家艾玛·肯尼(EmmaKenny)看来,这说明眼下的危机并未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很明显人们并不是真的担心病毒,而是更多地坚持第一世界的舒适习惯,也就是能够使用厕所。」
肯尼的观点可以从近日网络上另一迷惑行为中得到佐证。
在疫情导致赛事停摆的情况下,足坛兴起了「颠厕纸挑战」热潮,脚法美如画的球员们在网络上隔空PK,不管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是传递信心,至少说明囤积厕纸的人本身并没有那么焦虑,当然,也可能人们冷静下来后,发现家里的厕纸确实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