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探讨画笔的水色控制问题,介绍纸张水分状况的《和控水有关的普遍问题》一文等于话只说了一半。因为如果没有画笔作用于它,画纸的属性就失去了意义。今天文章里面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多从物理学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一些。事实上,这些问题也确实就是物理常识问题。只是我们美术生不愿意去思考那些乏味的理论而已。就画笔而言,已知的品牌,材质,性能,款式,规格等,不胜枚举,实在太多。但以控水为目的来区分的话,就只分两种:一种是储水强的笔,一种是储水弱的笔。储水性这个指标只出现在水彩画和国画的用笔里(国画里主要是用于需要大面积晕染、设色的山水画及书法等)。中高阶习画的同学如果添置新笔的话,这个指标是一定要了解的。这意味着,一支笔和水有着比较重要的关系,这个关系里又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如果用海绵来做类比的话就是:它在一张一弛之间,能带来多少水?能带走多少水?带走水,这个动作应该不难理解,它在画纸上表现为吸或擦,目的是把表层水分及颜色吸附进笔里带出画面。这也是控水的常用手段之一。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用面巾纸和海绵等其他等效工具。控水这个动作,是以有比较多的水存在为前提才能实施的。如果干纸干笔,也就没有控不控一说了。就好比,你一月只有一千块可以开支,却说自己是一个节约的人,但别人没法依据这个说法定义你是不是一个节约的人,除非你一月有一万块可以开支,但只用一千来过日子。控制总是有难度的。但是在水彩画里,减法总是比加法好做。没干之前,错误的颜色,多余的水分,及时清理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还原的。当然,如果施加水分和着色时更稳重、更准确一点,很多减法是可以避免的。不过,对于怎样合理地对画面施加水色,做好加法,才是最具技术含量的事。为了说明笔中的水色在画纸上产生的下笔效果,我们观察一个现象来说明:假设10分为饱和湿度,画纸现在是3分湿,上面有一块偏浅的天蓝色,需要对它做加深的动作,这些是纸张的已知条件。问题是:笔中的水和颜色应该处于什么状态才能实施有效着色?这是本文的唯一重点,请大家认真理解。笔的正确状态应该是:所含水分应大于画面的湿润度,至于大多少取决于需要扩散开的幅度大小。这句话前半句的进一步解释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两个属性相同的含水物体接触,水分是从含水量高的物体向含水量低的物体运动,既相对湿的会被相对干的吸走水分。我在《控水—干湿差形成的流动性》一文里曾对这个问题有过介绍,有空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如果这时的笔和纸含水量非常接近甚至相同,那么笔在画面上的动作基本是无效的,要是有什么效果的话就是把水色搅拌得更加浑浊,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什么。这个现象就是因为两者湿度相同,无法形成相流动性。(这里插播一条说明,以免给大家的理解造成误导和困扰:画纸的干湿度和画笔的干湿度是不在一个维度里进行比较的。比如,我们不能用5分湿的画纸去比较5分湿的画笔。因为它们材质不同,储水性能及方式不同,所以不能把一个干湿度标准同时用于两者进行比较。只能用绝对干湿度这个尺度去进行跨材质比较。)如果笔的湿度明显小于纸张的湿度,既笔相对纸而言是干的,那么这笔作用于纸上,不仅不能着色上去,还会把纸上原有的水分及颜色吸附掉,效果等同于吸走水分,或者擦拭画面。所以只有当画笔里的含水量大于画纸的含水量,水色才会被纸张吸附,才能实施有效的着色。“大多少取决于需要扩散开的幅度大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需要在着色的同时,希望它有一个辐射性的晕染,那么就要凭经验给足可以支持扩散到这个区域的水分及颜料。这里要提一句颜料,你需要预判笔里的颜料浓度能否在扩散至指定区域后还能保持到你需要的浓度,一般来说,如果干后需要5分的色度,在实施绘画时赋予这个部分的色度应该在6分左右。(当然,除了经验以外,在用不太熟悉的颜料作画时,最好还是参考一下所用颜料的显色性、扩散性等指标)。在了解了纸笔的相对干湿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水彩画之所以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纸张和画笔在不同干湿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效果,就是其多变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可以顺便了解一下颜色在画笔中的储存及释放方式。颜色从画笔里到画纸上,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用笔姿态(角度)、速度、力度实现的。水的多少只是影响颜色纯度和浓度的一个方面,这是在调色盘里就能解决的问题,被蘸取并吸附到画笔后,其状态是相对稳定的,本身没有多变的可能。而变化更多的存在于下笔的时机以及与之对应的手法。在实际绘画过程中,把握住恰当的下笔时机会一劳永逸,而掌握正确的手法会使全程顺风顺水。具体来说一下最常见的手法,比如,点染、平涂、走水线。点染这个动作,笔尖和笔肚(国画叫侧锋)都可以,区别在于面积的大小及笔触的形态不同(如果能显现笔触的话)。它以点的形式入画,但因画面干湿度的差异,往往呈现的是球形辐射状的小面积晕染效果。平涂则多半是小角度下笔,以笔肚的侧锋位置接触纸面,颜色会在较大面积内快速施加到纸面上。它是大面积铺色常用的方式之一。水线更多用笔尖,我认为其动作描述用拉或走更为准确。笔的与纸的角度较小,以线的形式对刻画对象进行形态塑造。如果你用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三种用笔姿态其实就是围绕着点线面在进行绘画,这是所有画种都要求的画面构成之基本元素,只是各自的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同样的姿态,用笔还有拖动的速度快慢以及对于纸面施加压力大小方面的区别。这方面的问题其实有过一些基础练习的同学都应该有体会。如果笔里的水色比固定,纸张的干湿度固定,在相同条件下,一笔运笔速度快,一笔速度慢,一笔用力更猛烈,一笔用力更轻柔,画面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而这些东西,我们笼称为“手感”。既面对不同的刻画阶段或画面需要,运用不同的入笔姿态及手上感觉,以期获得多变的画面效果。而这些更具体更微妙的手上功夫,我会在文章里继续更大家探讨。行文时为了降低写作的时间成本,我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润色文笔和修正别字,大家阅读时如发现笔误还请理解性的忽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