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没吃月饼。
原因一是不爱甜腻。
原因二是我和准线进行了“无塑料挑战”,我不幸成为这次挑战中的输家,需要延续半周无塑生活。在“惩罚”期间吃月饼,我得带上碗(或任何非塑料容器)前往点心铺,寻找无塑料包装月饼。
对麻烦和未知心生恐惧,最终假期的我在补《苍兰诀》和外出买月饼间,选择了前者。
不过回想过去的“挑战一周”,月饼不过是塑料主导式生活的一个小角落罢了,其他的坑更加险恶且难以避开。
《塑料的故事》
无法逃避塑料的生活?
我不记得点外卖这个习惯是疫情前开始的,还是疫情后开始的。反正在搬过几次家后,租住房子里有没有厨房,已经不在我考虑的范畴。
外卖的便利似会让人上瘾。一开始我只通过外卖获取正餐,后来突然缺了杂物,也都第一时间用外卖解决。这样的生活方式给我带来了不少塑料垃圾,让我每天都需要丢至楼下,而那的垃圾桶,也都是满满当当的各种塑料杂物。
“能不能无塑料过一周?”
《塑料的故事》
同样厌倦塑料垃圾、且燃起了胜负欲的准线,决定和我一起试试。
结果在我们两人兴味盎然准备拟定“无塑料挑战规则”时,越想越觉得这是场严格意义上必然失败的挑战:
“来月经了怎么办?卫生巾里有塑料、卫生棉条的包装也是塑料……月经杯是不是塑料做的?”
“你这件衣服的扣子有塑料,之后不能穿了啊。”
“……你鞋还有塑料呢”
“你的耳机外壳是塑料的吧?”
“那你的电脑、键盘、手机,这些里里外外你敢说没塑料吗?”
“别说了,口罩里好像也有塑料。”
……
《塑料海洋》
为了正常打工,我们决定让规则来迁就我俩,将原本严格的彻底无塑料规则调整成了这样:
1.不使用任何一次性塑料制品。
2.一周内不消费新的塑料制品,并尽量避免使用原有的塑料制品。(不扣分但需记录)
9月第2周,在电子版规则底部签上名后,我俩的挑战就开始。失败者需要延续半周的无塑挑战,并记录本次挑战。
挑战日记
开始前的那个周日,准线和我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不用塑料,会不会挨饿?
平时无所谓早上的工作忙到几点,只需提前点好外卖、买好小食,便不会有饥肠辘辘的折磨。现在可不行——每天的外卖塑料盒子够让人提前出局回了。
经过思考,不会做饭的我决定吃一周公司楼下的食堂,会做饭的准线决定试试每天带饭。
不过显然,她低估了无塑买菜做饭的难度。
《昨日的美食》
周日,准线从厨房柜子最下层翻出一套买了就没用过的锅碗瓢盆。(这些厨具的塑料包装是她一早就拆掉的,勉强不算扣分)有了工具,她前往超市。
可惜,一旦装上了“无塑”的雷达,她看到超市里的每一件商品内心都会响警报。
菜是塑料袋包好放在货架上,水果放在塑料盒里,就连切开的西瓜都要裹上一层保鲜膜,根本没法买。但这对于超市来说,似乎是必须的。塑料包装可以将西蓝花在冰箱中的保质期延长一周,可以把室温中的香蕉保质期延长1.8天。如果超市放弃塑料包装,就要面对无数水果快速腐坏的赔钱风险,客人也需要提高购买频率。
对某些瓜果豆类而言,塑料不那么必须。但……包上塑料的它们,总是显得比散在货架灰尘中的同类更方便、更体面。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准线最终倔强地买了一个红薯一个玉米,没扯超市里的免费塑料袋,让称重阿姨直接把价签贴在食材上。
可正当她捧着红薯走的时候,阿姨好心递上一个塑料袋,说:“我们的称都是去皮的。”
《昨日的美食》
本次挑战,让准线与超市果蔬区阿姨产生信任危机。但这还算好的,她连和肉食区发生关联的机会都没有——实在想不出来如何不用塑料袋买肉。面对店员推销的那条层次分明的五花肉,准线也只能目不斜视地走开。
同样需要放弃的,还有超市推车里的打折菜品,这些用塑料袋包着的不到一块钱的土豆和西红柿,让她想要薅羊毛的心化作泡影。
《昨日的美食》
她只能选了一个无塑包装的西红柿,称重前撕去了上面的塑料贴纸——这是它绿色有机的认证标志,也是它身价比别的西红柿高的标志。
听她回忆到此处,做记录的失败者,我,不死心地追问了一句:“那这样……称重完贴的价签,是不是也有塑料膜?”
准线瞪了我一眼:“别问我,我不知道,不然我空手走出超市?”
想起自己挑战中一堆不可深究的细节,我埋头听她继续。
那时,几经曲折买完食材的准线,还需要找到无塑料的调味品。毕竟,吃一个礼拜清蒸蔬菜,这听起来不像无塑挑战,像是吃素挑战。
绕过塑料袋包装的盐和糖、塑料桶装的油、塑料瓶装的花椒胡椒……她终于在一个不怎么起眼的角落找到了玻璃瓶装调味料,价格却比普通的贵了好几倍。
《塑料的故事》
“无塑替代”就等于“贵价替代”吗?
准线有些不服气,最终她选择以一种接近作弊的方式同时保住银子和挑战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