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
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恨不得让人也蒸发掉的日子开始了!
在这段闷热的日子里,很多人大概只想抱着空调共存亡。
小优只想说,你们呐,还是图样图森破!
夏至年年有,今古一样长。
看看古人,木有空调、木有电扇,还不是照样把夏消成了诗!
山居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其实,古人在悠长夏日的这番诗情,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古代木有电,但并不意味古人就不能享有自动风扇,冰箱、空调这些设施。他们甚至还有中央空调……
神器1:自动风扇喜欢看清宫戏的,大概对这一幕不陌生。
这个用扇子做成的自动风扇,并不是舶来品。
最晚从唐朝开始,中国就有了自动风扇。
早期的雏形,是风扇车,这是一种人力驱动的鼓风器械,最早用于作战。
然后,军工技术逐渐民用化。
既成为了农用器械,也成了消暑神器。
再然后,水车的加入,让风扇车从人工手摇变成了靠水力驱动的自动风扇。
到具体应用时,又加入了很多细节。
比如,将大型风扇车放在水池后面,这样,鼓起的风就带上了清凉的水气。
再比如,宋代宫廷还加入了空气净化和香薰设备,让风扇对着大厅里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清芬满殿”。
不过,这种自动化设备毕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
宋时一些高档的茶馆酒楼内,设有这种“水激风扇车”,往往会引来众多的百姓前来蹭风纳凉,顺便听人说书。
神器2:冰箱空调一体机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卖冰棍的泡沫箱吗?
放在古代,那就是冰箱,不过古人称之为冰鉴。
冰鉴分里外两层,外层放冰,内屋就可以用来冰镇果蔬和酒了。
冰是严冬时收集贮藏在冰窖里的。
春秋战国时期,冰鉴是青铜的,到后来就逐渐用木头代替了。
同时,冰鉴的盖子上也多也几个孔。这样一来,除了可以做冰箱,还可以通过这几个孔往外冒冷气,变成冰箱空调一体机。
当然,这样冰块的消耗量也会更大一点。
同样的问题,冰窖贮冰这种大工程也不是一般人家消费得起的。
所以,一般的大户人家,采用了另一种冰箱空调一体化的设施:深井。
在皖南西梯有座老宅子,叫青云轩,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这种设施。
看到地面的那个圆洞了吗?这下面就是一口深井。
由于地底相对恒温,冬暖夏凉。只要把这个盖子打开,夏天就会有冷气冒出,冬天则是暖气。
除了给房子降温,还可以把食品放进井里冷鲜保藏,又是家里的一个天然冰箱。
据说,这法子,早在三国时期曹操筑邺城时就广泛使用了。
神器3:中央空调别惊诧,古人早有办法给整座建筑一体化降温了。
制冷剂不含氟,而是最环保天然的液体:水。
早在唐代,从皇宫到达官贵人家中,自雨亭就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所谓自雨亭,就是不断将水提升到屋顶模拟降雨,通过水循环带走热量,给建筑整体降温。
而且,这一切也是自动的。
动力来源的驱动装置,自然跟前面的自动风扇一样,来自于水和水车。
在这里,水既是制冷剂,也是驱动力。
而在更早之前的先秦时代,王室贵族则是通过类似地下室的“窟室”来消暑的。
只不过,贵族们的地下室比较讲究,除了利用地底层的相对恒温来降温,往往还会放置冰块。
再加上美酒美食美女,贵族们经常会在窟室里开趴踢。
平民百姓家里没实力搞自雨亭,也没有那么讲究的“窟室”,但是别忘了,北方一些地区,窑洞那是相当流行的。
神器4:家居用品除了上述大件,古人还有种类繁多的用于消暑降温的小件家居用品。
第一神器,当然首推扇子。
蒲扇、团扇、折扇、羽毛扇……
无论王孙贵族,还是平头百姓,都离不开这件纳凉神器。
然后是凉枕。
达官贵人、豪门富户用玉石枕或瓷枕,
平头百姓,也有清凉的竹枕。
还有一种竹枕,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夏季里都爱不释手。
它长成这样,
或是加点曲线,
它有个很特别的名字:竹夫人。
当然也有叫竹姬什么的,说的是同一样意思:它就跟老婆一样,是搂着睡觉用的。功能相当于抱枕。
竹质的清凉,现再上中空透风的形状,实在是居家旅行、纳凉避暑必不可少的神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